1937年國民黨政府把重慶列為陪都,重慶於是躍然成為戰時中國政治中心之一。成長與生活在這裏的女性忽然發現,戰爭從遙遠的新聞變做難以逃避的生活狀態。響徹城市上空的警報、逼仄擁擠的防空洞、不斷飛漲的物價、流落街頭的孤兒,以及如潮水般湧入的各地難民,都成為她們的集體回憶。 本書作者走訪了三十五位當年生活在重慶的女性,記錄了她們的口述歷史。這些女性曾經是戰時重慶的工人、學生、教師、公司職員,曾經身為女兒、母親和妻子,她們記憶深處的重慶,既是飽受戰火蹂躪的西南山城,也是青春和生命開始的地方。 不同於傳統二戰史的書寫,本書聚焦於女性的生活體驗和私人經歷。作者深信「私人的即是政治的」(personal is political),探究了戰爭在女性的生存和生活中打下何種烙印,而女性又如何通過抗爭和忍耐來抵抗戰爭的殘酷。
Description:
1937年國民黨政府把重慶列為陪都,重慶於是躍然成為戰時中國政治中心之一。成長與生活在這裏的女性忽然發現,戰爭從遙遠的新聞變做難以逃避的生活狀態。響徹城市上空的警報、逼仄擁擠的防空洞、不斷飛漲的物價、流落街頭的孤兒,以及如潮水般湧入的各地難民,都成為她們的集體回憶。 本書作者走訪了三十五位當年生活在重慶的女性,記錄了她們的口述歷史。這些女性曾經是戰時重慶的工人、學生、教師、公司職員,曾經身為女兒、母親和妻子,她們記憶深處的重慶,既是飽受戰火蹂躪的西南山城,也是青春和生命開始的地方。 不同於傳統二戰史的書寫,本書聚焦於女性的生活體驗和私人經歷。作者深信「私人的即是政治的」(personal is political),探究了戰爭在女性的生存和生活中打下何種烙印,而女性又如何通過抗爭和忍耐來抵抗戰爭的殘酷。